23秋《中国文化要籍导读》作业_3

未知 试卷 2024-03-05 1134

摘要:1、[判断题] 儒家所传的五经中,《尚书》残缺最多,因而问题也最多。A、TB、F 2、[判断题] 《孝经》并不是一部严密的、全面系统阐述儒家理论的著作,而是结构松散、语言风格不一的组合体。A、TB、F 3、[单选题] ( )记录了几次议事会的情况。一次,尧提出三项议题,即讨...

1、[判断题] 儒家所传的五经中,《尚书》残缺最多,因而问题也最多。

A、T

B、F

 2、[判断题] 《孝经》并不是一部严密的、全面系统阐述儒家理论的著作,而是结构松散、语言风格不一的组合体。

A、T

B、F

 3、[单选题] ( )记录了几次议事会的情况。一次,尧提出三项议题,即讨论主管立法、政务、和治理洪水的人选。在一、二两个问题上,尧对一些部落首领的提案表示了反对。在第三个问题上,大家意志否定了尧的意见,推举鲧担任治水之职。舜在就任后的第一次议事会上,也根据四方酋长的一致意见决定了几项重要人事安排。

A、《皋陶谟》

B、《酒诰》

C、《尧典》

D、《禹贡》

 4、[单选题] ( )用语录体和对话文体来注解《春秋》,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。

A、《谷梁传》

B、《夹氏传》

C、《左氏传》

D、《公羊传》

 5、[判断题] 《汉书》仿《史记》而成书,从体例上看,是因袭和修改。改书为志,撤世家入列传,改通史为断代史。全书本纪12,表8,志10,列传70。其中八表和天文志由其妹班昭和马续写成。记载西汉230年历史。凡一百篇,共八十余万言。

A、T

B、F

 6、[单选题] ( )作者的立意,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,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。作者希冀透过此书表达自己对社会、对天人关系的哲学思考。全书的谋篇布局,无不受此左右。儒家认为,人和社会都不过是自然精神的复制品。战国时期,阴阳五行思想勃兴,学术界盛行以人法天之风,讲求人与自然的联系,主张社会组织仿效自然法则,因而有"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"之说。其作者正是"以人法天"思想的积极奉行者。

A、《尚书》

B、《礼书》

C、《周礼》

D、《春秋》

 7、[判断题] 今文本《仪礼》经高堂生传到后仓,后仓有三位学习礼的弟子:戴德大,戴胜小,庆普。

A、T

B、F

 8、[判断题] 儒家经典分记言与记事,《尚书》是记事。

A、T

B、F

 9、[判断题] 庄子认为是道给予我们形貌,天给予我们形体,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。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怎样的生活旅程。

A、T

B、F

 10、[单选题]  道家思想始于( )。

A、孟子

B、老子

C、墨子

D、孔子

 11、[单选题] ( )吸取了商朝灭亡的教训,制定礼乐制度。

A、夏朝

B、汉朝

C、周朝

D、秦朝

 12、[判断题]  古文学家说:现行的《左传》据古文经学家的说法,是鲁国太史左丘明所作,是传《春秋》的,故称《春秋左氏传》。

A、T

B、F

 13、[单选题] 甲骨文是指龟甲和兽骨上刻字。主要是( )时代的文字。

A、西周

B、东周

C、殷商

D、春秋

 14、[单选题] 《左传》对后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。它不仅发展了( )的编年体,还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,

A、《礼记》

B、《论语》

C、《春秋》

D、《尚书》

 15、[单选题] ( )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《仪礼》的文章选集,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。

A、《周礼》

B、《礼记》

C、《左传》

D、《尚书》

 16、[单选题] ( )省鹿邑县太清宫镇,是传统公认的老子故里,鹿邑老子故里几千年来一直是官方与民间祭拜老子的圣地,

A、河北

B、山东

C、湖北

D、河南

 17、[判断题] 《论语》的篇章不但出自孔子不同学生之手,而且还出自他不同的再传弟子之手。

A、T

B、F

 18、[判断题] 据统计,《墨子》引用《尚书》内容有22篇,《左传》引用尚书50多次,涉及20篇的内容。

A、T

B、F

 19、[单选题] 《孝经》在( )代被尊为经书,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。在中国自汉至清的漫长社会历史进程中,它被看作是"孔子述作,垂范将来"的经典,对传播和维护伦理纲常、社会太平起了很大作用。

A、宋

B、唐

C、明

D、清

 20、[判断题] 帛书,开始于战国,一直沿用,是纸发明前较普遍的一种书写形式。

A、T

B、F

 
相关推荐

评论列表
友情链接
关闭

用微信“扫一扫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