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秋《中国文化要籍导读》作业_1

未知 试卷 2024-03-05 428

摘要:1、[判断题]  今文学家说:认为《左传》是一部历史著作,并非解释《春秋》,不应称为《春秋左氏传》,而是应与《吕氏春秋》一样,称为《左氏春秋》。A、TB、F 2、[单选题] 颜之推的( )问世后,一直受读书人的重视,宋、元、明、清历代学者颇多赞誉,认为古今家训,以此为祖,在古代中国的...

1、[判断题]  今文学家说:认为《左传》是一部历史著作,并非解释《春秋》,不应称为《春秋左氏传》,而是应与《吕氏春秋》一样,称为《左氏春秋》。

A、T

B、F

 2、[单选题] 颜之推的( )问世后,一直受读书人的重视,宋、元、明、清历代学者颇多赞誉,认为古今家训,以此为祖,在古代中国的家庭教育中,极具影响。

A、《颜氏家训》

B、《荀子》

C、《颜氏家书》

D、《别录》

 3、[单选题] 战国时期的杨朱学派发扬了( )思想中"重生轻物"的思想,认为身体、生命重于一切,"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","为我"、"贵己"、"全性保真"。

A、老子

B、庄子

C、孔子

D、孟子

 4、[判断题] "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《离骚》。"——这是鲁迅对《史记》的称赞,也是对《史记》在史学和文学史上卓越成就的精辟评价。

A、T

B、F

 5、[单选题] 《春秋》书名是以一年四季的简称代表纪年,后来就把此书所记的前722——前( )年的历史时期称为春秋。

A、481

B、483

C、485

D、486

 6、[判断题] 与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相比,《尚书》很少用"也"、"哉"、"乎"等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的文言虚词,所以,难读而且非常拗口。

A、T

B、F

 7、[单选题] ( )以后,礼成为一门综合、整体的学问,成为中国礼教文化的学说的根基。

A、郑玄

B、郑礼

C、郑册

D、郑连

 8、[判断题] 成语退避三舍出自《春秋》。

A、T

B、F

 9、[判断题] 《周礼》六官的分工大致为:天官主管宫廷,地官主管民政,春官主管宗族,夏官主管军事,秋官主管奖赏,冬官主管营造。

A、T

B、F

 10、[单选题] 唐代科举考试,把( )、《礼记》列为大经,把《仪礼》、《周礼》等列为中经,《礼记》虽长,但它文字简易,受士子偏爱。

A、《左传》

B、《礼书》

C、《尚书》

D、《论语》

 11、[单选题] 儒家所传的五经中,( )残缺最多,因而问题也最多。

A、《左传》

B、《礼书》

C、《论语》

D、《尚书》

 12、[单选题]  关于周易成书的具体时间,一般认为它成书于( )之时,到战国之前有修订。它的作者,就是当时的一位卜筮官。主要记载殷商和周初生活。

A、周初武王

B、周初文王

C、周初成王

D、周初成王

 13、[判断题] 司马迁40岁起写史记,7年后罹难。

A、T

B、F

 14、[单选题] ( )中保存了王者事迹的记录。

A、《诗经》

B、《春秋》

C、《史记》

D、《尚书》

 15、[单选题] 美国摩尔根在( )中说:"文字的使用是文明伊始的一个最准确的标志,刻在石头上的象形文字也具有同等的意义。认真地说来,没有文字记载,就没有历史,也没有文明。"如果我们同意摩尔根的话,那么,中华文字的产生,就标志着中国文明的起源。

A、《古代中国》

B、《古代社会》

C、《自然社会》

D、《社会全书》

 16、[判断题] 《周礼》是"三礼"中成书较早的一部,据考古材料及古文献,商、周统治者有着名目繁多的典礼,其仪节日益繁缛复杂,非有专门职业训练并经常排练演习者,不能经办这些典礼。

A、T

B、F

 17、[判断题] 庄子认为君主舍弃自己的意志和欲望,听任百姓之自然,"治大国若烹小鲜"。

A、T

B、F

 18、[判断题]  《论语》成书于春秋时期,约公元前400年左右。

A、T

B、F

 19、[单选题] 司马氏世代为太史,为继承孔子撰述( )的精神,整理和论述上代历史。

A、《春秋》

B、《论语》

C、《左传》

D、《尚书》

 20、[判断题] 《春秋》以鲁国十二公的编年,依次记载了隐、桓、庄、闵、僖、文、宣、成、襄、昭、定、哀各公的历史,起于前722年,止于前481年共242年的历史。

A、T

B、F

 
相关推荐

评论列表
友情链接
关闭

用微信“扫一扫”